媒體識讀教學上的運用

 

 ◎思穎、牧杰

媒體識讀的推廣,還能怎麼做?除了以上高中老師們的上課方法,以下我們整理兩位致力於媒體識讀教學的教授經驗,供給大家參考。
找到故事讓學生更了解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陳順孝老師常常會舉很多例子和故事當作教材,一個代表性的案例可以跨越年齡,因為聽完故事後就可以理解後面的關鍵議題。像有些文學作品,在國小時期閱讀,現在再閱讀就完全不一樣。譬如白雪公主的故事,雖然小時候閱讀過,而長大後看,思想較偏向左派的人重新審視白雪公主,會發現白雪公主這個腳色所擁有的問題其實很多。第一點,為什麼身為白雪公主,就是如此地貌美如花,勞動階層就應該照養公主,而他們就是矮人。第二點,七矮人對白雪公主犧牲不在話下,但七矮人卻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娶白雪公主;相反地,一位突然出現、對白雪公主毫無貢獻的王子,卻可以得到白雪公主的芳心並帶走她。這個故事可以觀察到背後的意識形態,原本抽象的概念就因為這個故事而具體化,並且更讓人明瞭其背後意涵。

陳順孝指出,媒體識讀的重心其實不只是在媒體的批判跟理解那部份,還包括讓大家創造資訊。創造資訊也不是無從做起,以桃園迴龍地區的三肚國小為例,小學雖然沒有媒體識讀的課程,但是老師帶著學生與痲瘋病老公公老婆婆做訪談,經由小朋友訪談他們再寫下他們的故事放在網路,不但打破小學生對痲瘋病者的社會刻板印象,更對樂生療養院是否該保留會有更切身了解,這便是一種創造資訊的實際行動。而高中媒體識讀,焦點不用完全在公民課上,可以與社團有所結合,像是校刊社、傳播社等,公民老師可以參與這些活動誘發同學一起參加,學生們也會加入社團中在地的參與,這個活動可以結合公民科中的政治、經濟,甚至更廣義的歷史和地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這更可以讓學生從中實作而更能切身了解媒體識讀的意涵。

媒體訊息是否符合大眾需求

媒體的廣告一直刺激我們的假性需求、撩撥我們買不需要的東西,反而很多我們真正需要的資訊無法從媒體上看到。舉例來說,陳順孝的父親已經年邁七十,他因為安全問題說服了幾年,他的父親才決定不再開車,但卻也捨不得搭計程車,最後就私自買一輛腳踏車。於是老師說:「我之所以不讓你開車是為了安全,結果你現在騎腳踏車比開車更危險。」,而他父親突然間冒出一句說:「你叫我不開車,我已經不開了,你連腳踏車都不讓我騎,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陳順孝也為此感到十分苦惱,於是從網路找到一種專為老人製作的三輪車,轉彎的時候可以左右傾斜十五度。由於這個三輪車十分新奇,他的父親每次一出門就會被攔下來並被要求試騎其車。陳順孝又舉他的媽媽為例,因為他的媽媽不認識字、也不會用手機,而他特地買一種手機只有四個按鈕,分別可以設定四個電話,這樣就剛好可以打給他們家四個孩子。這些商品專為老人設計,而且需求很大,但是多數老人並不會使用電腦、網路,而這些在媒體中又接觸不到,這就造成民眾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資訊科學及電腦網路普及,資訊素養這個概念是關於如何用電腦、找到自己的資訊、產製自己的資訊。因而新素養的概念被提出來,它結合了兩者:一方面對媒體進行批判性理解,這裡所指的媒體不只大眾媒體,還包含了網路媒體。第二部分則是必須有能力接近使用,也就是有能力產製新聞。第三個強調是主體的產製新聞,也就是批判理解、接近使用、創造資訊。更強調的是知識水準提升、得到較好的休閒娛樂。陳順孝舉例說明,以前他的爸媽很喜歡八點檔連續劇,但經過老師的建議後,他們終於不看這些節目,陳順孝幫忙父母編排台語的節目並且陪伴他們看BBC、國家地理頻道,在觀看期間也幫忙講解。過了這段時間後,他們漸漸不習慣八點檔連續劇的演出風格,甚至覺得無趣,這就對他們的生命品質有所昇華。

 「專家學者們沒有辦法去教中學老師怎麼去教中學生,只有中學老師自己才知道怎麼去教中學生。」

聊到舉辦給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坊,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表示,他於嘉義的碧潭國小兩年的期間,不間斷的帶著工作坊,教導分辨廣告、廣告的商業方式、文本的解讀等等。管中祥指出,在現今台灣的升學體制結構下,較大的問題是老師或是家長沒有能力去配合教材,導致整體準備不夠;以升學體制為主的台灣社會,僅占入學考試兩分的媒體識讀教育難以獲得老師的重視,甚至會有純粹應付的心態來面對研習課程。而高中公民科內容包山包海,管中祥更以「全知全能的神」來稱高中公民科老師,在這樣的課綱之下,要使每個老師都重視在大學指考中區區兩分的媒體識讀教育,的確是有實行上的困難存在

管中祥曾經在社區大學帶過媒體識讀教育的課程,也深深意會到這種抽象的議題在教導上有實際的難度,好比廣告中有父權意識,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這與日常生活沒有甚麼關係。顯見「媒體識讀」和日常生活有拉近距離的必要性。曾有堂「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的課程,將社區大學的學員分組,進行公民新聞的產製,讓民眾搖身一變成為公民記者,使媒體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搭上關係,加上親身涉入的學習過程,不僅了解媒體產製的流程,也會有些批判思考跟知識;另外一堂課中,管中祥請大家去找板橋新房子建案的廣告,並分析廣告的呈現與他們認識的板橋有什麼不同;由這樣的過程,便可衍生帶出媒介真實、社會真實、符號真實、甚至是框架理論或再現等等的概念。又或者,讓學員帶過去的老照片,與現在同一個地方的照片做對比,並進行結構性及歷史性的分析,從照片中可看到現代化、開發、變遷的軌跡,進而自然而然地將議題帶到比較深層的方向。
正如同管中祥提到的,媒體識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且在體制下,較難以受到公民老師的重視,故我們也只能盡力去做,盡力將媒體識讀以淺顯的方式,和我們日常生活連結,拉近距離,先讓我們的老師們引起興趣,才能去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切身的去認知、去體悟其背後的意義。

Leave a comment